9月18日上午,“勿忘九一八”撞钟鸣警仪式在沈阳“九·一八”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庄严举行,社会各界代表齐聚于此,共同纪念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,缅怀先烈、警世未来。
秋日薄云下,残历碑广场上的台历形石碑静静矗立,碑面凝固的“1931年9月18日”与斑驳弹痕,无声镌刻着94年前那段山河破碎的屈辱历史。8时许,胸前挂满勋章的参战老兵、身着戎装的现役官兵、系着红领巾的少年学子等各界群众陆续集结,在广场中央整齐列队。南侧,镌刻着“勿忘国耻”四个鎏金大字的“警世钟”巍然高悬,肃穆氛围感染着在场每一个人。
回溯历史,1931年9月18日夜,日军蓄意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,反诬中国军队破坏,随即炮轰沈阳北大营,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。自此,中华民族开启了长达14年的艰苦抗战,无数先烈浴血奋战,用生命捍卫民族尊严。
9时整,仪式正式开始。全体人员面向国旗肃立,行注目礼,雄壮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》响彻广场。9时18分,
14名各界代表神情凝重地推动钟槌,“警世钟”发出14响厚重钟声——每一声都承载着中华民族14年抗战的艰辛历程,
声声叩击人心,警示着“勿忘国耻,振兴中华”的历史使命。
随后,3分钟防空警报划破天际。沈阳街头,行驶的汽车纷纷停驻、鸣笛致哀,行人驻足肃立,向历史致敬。
自1995年起,每年此时准时响起的警报声,已成为这座城市融入血脉的集体记忆,提醒着一代又一代人铭
记历史、珍爱和平。
“白山黑水齐出动,复兴我中华……”警报声落,80名青年学生身着校服,以铿锵有力的朗诵,重温东北抗
联英雄杨靖宇《送战友编歌壮行保国家》、赵尚志《黑水白山·调寄满江红》、赵一曼《滨江抒怀》三首革命
诗词。激昂的声浪回荡在博物馆上空,让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与奋斗精神跨越时空,激励着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。
仪式结束后,各界群众有序走进“九·一八”历史博物馆。官兵们在此开展现地教育,感悟英雄精神;
年轻父母牵着孩子,在文物与照片前讲述历史;大学生们结伴而行,在史料中探寻民族复兴的力量;
坐着轮椅的老人缓缓驻足,凝视着先辈们用过的武器与书信,眼中满是崇敬。
从历史中汲取力量,才能更好地书写新的历史。”“平型关大战突击连”政治指导员栗新朝参观后深有感触。他表示,
作为新时代军人,将以英雄先烈为榜样,扎根岗位锤炼本领,为强国强军事业贡献全部力量。
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,而是为了以史为鉴、开创未来。94载岁月流转,九一八事变的警钟始终长鸣,
激励着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砥砺前行,用团结与奋斗守护和平,用自强与担当书写新时代的华章。
拍摄:吴现忠 监制:刘谦 审核:葛岩松